别诸生
王守仁〔明代〕
绵绵圣学已千年,两字良知是矩传。
欲识浑沦无斧凿,须从规矩出方圆。
不离日用常行内,直造先天未画前。
握手临歧更可语?慇勤莫愧别离筵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圣贤的学问已经绵延传承了千年之久,“良知”这两个字便是口口相传的根本。
想要了解整个世界自然而然的大道理,还得良知这样从身边最小处的道理出发。
这个小道理包含在日常的生活行为里,其本质却是早在圣贤道出之前就存在了。
我们即将分别之前还有什么话可以说?姑且劝勉大家不要辜负了践行的酒席吧。
注释
浑沦:指宇宙形成前的迷蒙状态。
筵:筵席。
临歧:赠别之辞。
简析
《别诸生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强调了儒家学问的悠久传承,以及“良知”作为核心观念的重要性;颔联说明是从小处为之、从身边为之;颈联指出学问应融入日常生活,同时能洞察事物本质,达到超越表象的先天境界;尾联是劝勉之语。这首诗是对阳明心学的深刻阐述,体现出诗人对学问与实践结合的重视,即所谓“知行合一”。
王守仁
王守仁(1472年10月31日-1529年1月9日),汉族,幼名云,字伯安,号阳明,封新建伯,谥文成,人称王阳明。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和军事家。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,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,故称之为“真三不朽”其学术思想在中国、日本、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,因此,王守仁(心学集大成者)和孔子(儒学创始人)、孟子(儒学集大成者)、朱熹(理学集大成者)并称为孔、孟、朱、王。 586篇诗文 250条名句
传习录·门人薛侃录(节选)
王守仁〔明代〕
先生曰:“为学大病在好名。”侃曰:“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,此来精察,乃知全未。岂必务外为人?只闻誉而喜,闻毁而闷,即是此病发来。”曰:“最是。名与实对。务实之心重一分,则务名之心轻一分。全是务实之心,即全无务名之心。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,渴之求饮,安得更有工夫好名?”又曰:“‘疾没世而名不称’,‘称’字去声读。亦‘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’之意。实不称名,生犹可补,没则无及矣。‘四十五十而无闻’,是不闻道,非无声闻也。孔子云,‘是闻也,非达也’。安肯以此忘人?”
蛙与牛斗
《广笑府》〔明代〕
蛙于草中,视牛渐近,庞然大物也,嫉之。遂吸气鼓腹,欲逾于牛,谓伙曰:“吾腹稍大,似牛乎?”伙曰:“去远矣!”蛙怒,复吸气鼓腹,曰:“今如何?”曰:“与前无异。”蛙暴起,又吸气鼓腹,须臾,腹裂而死。牛历其旁,践蛙尸于泥中。此谓不自量力者也。
鹧鸪天·元宵后独酌
杨慎〔明代〕
千点寒梅晓角中,一番春信画楼东。收灯庭院迟迟月,落索秋千翦翦风。
鱼雁杳,水云重,异乡节序恨匆匆。当歌幸有金陵子,翠斝清尊莫放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