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母寿诗
慈禧〔清代〕
世间爹妈情最真,泪血溶入儿女身。
殚竭心力终为子,可怜天下父母心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就是父母的爱,子女身上流着父母的血。
竭尽心力只是为了孩子过得好,最应该珍惜的就是父母的爱子之心啊!
注释
殚竭:用尽;竭尽。
怜:珍惜。
创作背景
《祝母寿诗》是慈禧太后为母亲富察氏所作的一首诗。慈禧母亲六十大寿的时候,紫禁城虽距离锡拉胡同母亲宅邸咫尺之遥,慈禧却无法去参加母亲的大寿,便作词写下一副书法。
简析
《祝母寿诗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首句直接点明主题,概括了父母之情的真挚与纯粹;次句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,形象地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和深沉爱意;三句明确地指出父母为子女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毫无保留、竭尽全力的;末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,将父母对子女的爱提升到了普遍性的高度。整首诗结构紧凑,层次分明,不仅有其文学价值,也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社会意义。
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
郑燮〔清代〕
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
眼中了了,心下匆匆,方寸无多,往来应接不暇,如看场中美色,一眼即过,与我何与也?千古过目成诵,孰有如孔子者乎?读《易》至韦编三绝,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,微言精义,愈探愈出,愈研愈入,愈往而不知其所穷。虽生知安行之圣,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。东坡读书不用两遍,然其在翰林读《阿房宫赋》至四鼓,老吏苦之,坡洒然不倦。岂以一过即记,遂了其事乎!惟虞世南、张睢阳、张方平,平生书不再读,迄无佳文。
且过辄成诵,又有无所不诵之陋。即如《史记》百三十篇中,以《项羽本纪》为最,而《项羽本纪》中,又以巨鹿之战、鸿门之宴、垓下之会为最。反覆诵观,可欣可泣,在此数段耳。若一部《史记》,篇篇都读,字字都记,岂非没分晓的钝汉!更有小说家言,各种传奇恶曲,及打油诗词,亦复寓目不忘,如破烂厨柜,臭油坏酱悉贮其中,其龌龊亦耐不得。
牧童逮狼
蒲松龄〔清代〕
两牧童入山至狼穴,穴中有小狼二。谋分捉之,各登一树,相去数十步。少顷,大狼至,入穴失子,意甚仓皇。童于树上扭小狼蹄、耳,故令嗥。大狼闻声仰视,怒奔树下,且号且抓。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。狼闻声四顾,始望见之;乃舍此趋彼,号抓如前状。前树又鸣,又转奔之。口无停声,足无停趾,数十往复,奔渐迟,声渐弱;既而奄奄僵卧,久之不动。童下视之,气已绝矣!